慈善文化进高校 “善识计划”二期项目启动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钰博)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虽然得到了的长足发展,慈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当前高校教育中做公益、行善举的氛围还相对弱,大学生对如何有效地认知和参与公益慈善也缺乏指导。为了有效应对以上问题,近日,公益慈善学园在敦和基金会支持下发起的高校慈善通识课程支持项目“善识计划”正式启动二期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多方位支持高校教师开设公益慈善类公共选修课,旨在向大学生普及公益慈善理念,以弘扬慈善文化,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善识计划”二期将在第一期项目基础上,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募20位教师,支持其在校内开设公益慈善全校公共选修课。经过一年的探索,“善识计划”持续完善资助体系,项目专家委员会和课程开发委员会将分别从项目规划和课程开发的角度为教师提供智识支持,高起点地打造精品通选课程体系。项目资助将根据开课前、课程中、结课后三阶段的教师不同需求,为开设公益慈善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师提供多元的资助方案。
为了充分挖掘慈善通识教育价值,体现出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善识计划”二期项目增设了体验式慈善教学专项资助。通过设计实际的、新颖性的教育情景,探索以行求知,体验中学的实践模式。此外,项目将采取任课教师邀请和公益慈善学园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支持1至2次行业实务者进入大学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提供实践支持,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实践或服务学习匹配或推荐合适的公益机构。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何进告诉记者:“说起公益,人们常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比喻。公益当然不是一方给另一方鱼,其实,也不是一方教另一方钓鱼,而是双方在一起,共同学钓鱼,互帮互学,相得益彰。既要在实践中学,也需在教室里学。‘敦和·善识计划’正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欢迎大家加入‘敦和·善识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周秀平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于公益慈善教育而言,如何通过激活、优化教师资源,来更大范围的唤醒、激发和凝聚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公益之心,是善识计划的重要目标。善识计划第一期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慈善通识教育课程的青年老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课程建设支持,并以推动公益慈善学校教育之名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互相启发与支持的平台。相信有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公益慈善教育必将取得更大发展。”